肺癌两年化疗联合“K药”免疫治疗,强强联手患者生存期有效延长

发布时间:2021-10-28
病例介绍

患者,男,53岁,以“确诊“右肺癌”2年”主诉入院。


缘于2019.5因“干咳”就诊当地医院,行胸部CT示右肺门占位性病变,行气管镜病理示腺癌细胞,PDL1:阳性,余基因检测阴性。诊断右肺腺癌伴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、胸腔积液,于2019.7.2,2019.7.26,2019.8.20,2019.9.11行第1-4周期治疗,方案:培美曲塞+顺铂+帕博利珠单抗,治疗后复查疗效评价“PR”,后定期来我院免疫维持治疗,目前干咳较前好转,无人事不省、头痛、视物模糊等,无胸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;无颈胸腰痛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不适,就诊我院,门诊拟“肺癌”收入院,发病以来,精神状态正常、睡眠正常、食欲正常、大小便正常、体重无明显变化。既往史:体健。无吸烟史、饮酒史及肿瘤家族史。


体格检查:神志清楚,查体合作。全身皮肤无黄染,未见出血点及瘀斑;头颅无畸形;颈无抵抗;气管居中;双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、湿性罗音;心律齐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;腹平软,无压痛及反跳痛,肝脾肋下未触及;双下肢无浮肿;神经系统无异常。


肺癌作为世界范围最常见的肿瘤之一,其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佳,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仅仅有10个月,这一令人沮丧的现状自2015年PD-1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获准后大大改善,随着更多临床试验数据发布及肿瘤生物学研究,我们看到肿瘤免疫治疗仍有很多的发展空间,如何精准筛选人群,确保患者受益最大化,也是肺癌的免疫治疗时代所关注的。


免疫检查点作为免疫“刹车系统”,与免疫细胞共刺激分子一起分别作为负向和正向调控机制,确保免疫防御精细调控,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应答,损伤机体正常组织,造成自身免疫疾病。但在肿瘤患者体内,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表面负性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造成免疫细胞“无能”,失去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,造成肿瘤细胞免疫逃逸,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即释放“刹车”,确保免疫细胞火力全开攻击肿瘤细胞。


2011年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观察到,免疫治疗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,CheckMate、KEYNOTE等一系列临床试验结果相继巩固了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,并且在一部分人群中有望替代传统化疗药物的地位。


2015年,CheckMate-017和CheckMate -0572项结果公布,奠定了 Nivolumab二线治疗的地位。CheckMate-017研究为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全球临床试验,共纳入了272例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,入选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化疗组和免疫治疗组,免疫组为Nivolumab(135例),化疗组为多西他赛(137例),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或因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需要停药。这一临床试验入选未考虑肿瘤PD-L1表达状况,入选人群为非选择性,结果显示Nivolumab与多西他赛疗效相比,总生存期更优,同时无进展生存期、客观有效率也更优。并且Nivolumab治疗相关3/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。Nivolumab随后力求在一线治疗上继续扩大市场。


但2016年8月,施贵宝宣布 CheckMate -026 结果失败,一时间公众哗然。CheckMate -026 作为一项开放随机分组III期研究,希望观察到免疫治疗与传统化疗方案在晚期 NSCLC患者中的一线疗效差异,入组的541例患者之前未接受过全身性治疗,而且经检测PD-L1 表达阳性(PD-L1≥1%),结果Nivolumab 未能比标准化疗方案延长生存。


但CheckMate-026 的失败不代表免疫治疗一线地位的失败,也正是因为这样警醒研究者和临床医师,精准筛选出人群至关重要,评估免疫治疗预测指标是新时代的研究重点。


无独有偶,Nivolumab大放异彩的同时,pembrolizumab 作为同类的PD-1抑制剂也被公众认可。pembrolizumab走得更为谨慎,在筛选入选人群方面标准更为严苛。2016年,研究者报道了 KEYNOTE-010临床试验,对比了既往治疗过的PD-L1阳性晚期NSCLC患者pembrolizumab和标准的多西他赛化疗疗效,最终免疫治疗以10.4 个月(pembrolizumab)的中位生存期胜出(多西他赛组8.5个月),在 PD-L1高表达组中(超过50%细胞表达),pembrolizumab(治疗生存期更显著(14.9 个月vs8.2个月)。此外免疫治疗相较于传统化疗比,不良反应更低,患者耐受性更好。


KEYNOTE-024试验是一项旨在观察 pembrolizumab 和传统含铂化疗方案对 EGFR突变和 ALK 融合基因突变阴性,肿瘤细胞 PD-L1高阳性(超过50%肿瘤细胞 PD-L1阳性)的晚期 NSCLC初治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,研究主要终点PFS,结果显示免疫治疗组中位 PFS 为10.3个月,化疗组为6个月。


免疫2.0时代也是更多组合尝试的时代,在患者能良好耐受的情况下,强强联手消灭肿瘤细胞,这也是免疫治疗的出路。但并非所有患者对免疫治疗都有应答,从CheckMate -026我们看到,要取得更好的疗效,不加筛选而应用于人群会令我们大失所望,因此肺癌免疫治疗新时代也是精准医学下的大趋势。


尽管目前免疫治疗应用范围在扩大,但是仍有很多生物学难题尚待解决:为什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某些肿瘤中疗效甚好,但在一些肿瘤中无效?同样,即使同一瘤种患者之间,个体差异也相当大,要找到有效应答者和无效应答者之间生物学差异非常有必要,这也是肺癌免疫治疗在精准医学的大旗下发展的必须途径。


肺癌免疫治疗2.0时代也将关注这些问题,并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研究能够帮助回答这一问题。考虑到免疫治疗手段高成本和其不容忽视的不良作用,精准的筛选出哪一类人群受益最大也让这一问题至关重要。尽管内科医师无法完全确定肿瘤是否对某一治疗有效应答,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讲,基于全面的生物学特性和患者及肿瘤的疗效预测标志物,可以一定程度评估患者获益的可能性。


科学家们[1-2]目前仅仅揭示了几种免疫治疗的标志物,如PD-1 和 PD-L1 分子表达,肿瘤微环境T细胞浸润状况,突变负荷和肿瘤新抗原,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,外周血免疫微环境、肠道菌群等。但当这些标志物为阴性时,也很难作为排除指标来直接否定免疫治疗的效果。免疫微环境也绝非1种或2种细胞或者分子能够代表。


到目前为止尚无抗体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用于临床检测,也无标准的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结果的判读标准及PD-L1报告规范,所以亟待建立一套更加合适的诊断与报告流程,用于更广泛的PD-L1检测。


非鳞状细胞NSCLC的免疫联合化疗Keynote-189研究是一项多中心、双盲、安慰剂对照研究[3],旨在评估含铂双药联合或不联合pembrolizumab治疗任意PD-L1表达水平的非鳞状细胞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。结果显示,pembrolizumab组与安慰剂组患者预计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9.2%和49.4%,pembrolizumab组与安慰剂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8.8和4.9个月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HR=0.52,95% CI:0.43~0.64;P<0.001)。Pembrolizumab组与安慰剂组患者预计12个月的PFS分别为34.1%和17.3%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,无论PD-L1 TPS评分<1%>50%还是1%~49%亚组,pembrolizumab组中患者均有显著的生存获益。


另外,2018年世界肺癌大会(WCLC)大会上报道的IMpower132研究也达到主要研究终点,在意向性治疗(ITT)人群中,化疗联合atezolizumab组的PFS、ORR和缓解持续时间(DOR)都优于化疗组,PFS分别为7.6和5.2个月(HR=0.60,95% CI:0.49~0.72,P<0.001)。PFS亚组分析结果显示,联合组大部分亚组人群都显示出生存获益,尤其亚裔人群的PFS获益更明显(HR=0.42)。



诊疗经过

该患者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: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。2021-08-1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(NS):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9.47ug/L;2021-08-17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(化学发光,癌胚抗原(CEA):癌胚抗原1.63ng/mL,磷癌抗原SCC1.04ng/ml;2021-08-17常规生化全套检查:总蛋白60.6g/L,白蛋白38.1g/L;2021-08-17甲功三项: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(FT3)2.94ng/L,游离甲状腺素(FT4)0.94ng/dL,促甲状腺激素(TSH)1.2100uIU/ml;2021-08-17血常规:白细胞7.16×10^9/L,中性粒细胞计数5.47×10^9/L;


入院后考虑诊断:

右肺腺癌伴肺门、纵隔淋巴结转移伴胸腔积液化疗后免疫治疗中;入院后给予“K药”免疫治疗。


出院医嘱:

1. 生活指导: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,戒烟酒;

2. 营养饮食:以清淡饮食为主,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,多进食瓜果蔬菜;

3. 复诊指导:下次治疗时间:2周后。请提前2天预约床位,办理住院;出院后每周随访血常规、肝肾功能及尿常规;

紧急就医指导:如有不适及时我科或者急诊科就诊。


总结体会

本例患者是IV期且PDL1阳性肺腺癌,在经过4周期化疗后给予化疗及“K药”免疫治疗后缓解,并予以免疫治疗维持治疗,获得较长无进展生存期。对PDL1阳性IV期肺腺癌患者,该治疗方案可借鉴参考。



参考文献:

[1]PHILLIPS T, SIMMONS P, INZUNZA H D, et al. Development of an automated PD-L1 immunohistochemistry (IHC) assay for 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[J]. Appl Immunohistochem Mol Morphol, 2015, 23(8): 541-549.

[2] SHARMA P, ALLISON J P. The future of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[J]. Science, 2015, 348(6230): 56-61.

[3]潘莹莹,周 斐,周彩存,肺癌免疫治疗的前景与挑战[J].中国癌症杂志, 2019, 29(4)4期241-248。


声明:本文仅供疾病科普分享,不具临床指导意义,意见仅供参考,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。